拜占庭藝術, Byzantine, 公元5世紀~15世紀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占庭後,羅馬帝國即埋下了分裂的種子,至西元395年狄奧多西皇帝把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各掌東西領土時,帝國正式分裂。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因未受蠻族的侵擾,政治經濟都比較稱定,國家繁榮,其疆域包括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及義大利北部的一部分。這些領土大部分為古希臘文化發達的地區,古代藝術的傳統影響相當廣泛。東羅馬帝國信仰基督教中的東正教與羅馬教會不同之處是,東正教將帝皇權力和宗教領導者集於帝王一身,教會隸屬於國家,帝王既是國家的主宰,又是上帝意志的代表。拜占庭藝術在王權的支持下帶有較多的世俗特點,顯得比較宏偉富麗。同時,由於東正教文化的關係,部分繼承了古代藝術的傳統,拜占庭藝術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程式化的藝術形式,藝術形象顯得刻板、威嚴而富有永恆的精力量。拜占庭藝術主要包建築、鑲嵌畫、聖像畫和雕刻。
聖索菲亞教堂 (Hagia Sophia, 532-537)
公元6世紀上半葉這一教堂建立於君士坦丁堡 (即當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它是當時的建傑作,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聖索菲亞教堂的大體形態是橢圓形,為了擴大內部的空間,它在原有的正方形建築兩邊加上兩個半圓,正中覆蓋著一個高55公尺,直徑33公尺的大窺頂,與其它半穹頂及小穹頂聯為一體,大穹頂建在三角帆拱上,這樣便減輕了牆面的壓力。內部形成一個高大寬闊,氣勢磅礡的新型制的空間結構。四周帶拱頂的窗戶透射進一道道陽光,照耀在包金的柱頭和以藍色與金色作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上,使教堂內部顯得格外輝煌和華麗。牆壁採用珍貴的彩色石料敷貼,用取自小亞細亞、埃及等地的深綠、深紅色石料製作廊柱,使教堂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從而成為當時東正教最美的建築。15世紀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後,將它改為清真寺,教堂的四角立起了4個高高的尖塔,內部的基督教裝飾被刷上白色,加上了伊斯蘭教的圖案文字。這些尖塔一直保留至今。
《查士丁尼及其隨從》和《皇后狄奧多拉及其隨從》
拉溫納(Ravenna)的聖維塔爾教堂是一座八角形教堂,外形簡樸,內部裝飾精緻。尤其是教堂內的鑲嵌壁畫《查士丁尼及其隨從》和《皇后狄奧多拉及其隨從》是拜占庭的藝術名作。兩幅鑲嵌壁畫分別描繪了皇帝和皇后手捧供奉品同隨從一道參拜耶穌基督的場面。通過這些畫中的人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拜占庭藝術同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區別。希臘、羅馬藝術著力模仿真實的人物形象,注重人體的比例和外形的優美起伏;鑲嵌畫表現的卻是平面化、程式化的人物形象。其背景是金色的,畫中的人物全都是正面朝向觀眾,頭很小,表情莊重,都有一雙杏仁大眼,一個細長的鼻子和一張小嘴,身著華麗的曳地袍,長袍上只有刻板的線條,毫無自然的起伏和變化。他們與其說像有血有肉的真實人,倒不如說像一個個顯示人類精神的抽象符號,為中世紀表現性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在不同的時代,人們有不同的精神要求和審美取向。古代希臘、羅馬崇絘自然率真的人體美,故採用模仿寫實的創作手;中世紀崇尚人的精神美,視自然的人或人體是有罪、渺小的,只有一心信奉上帝的人其精神才是永恆的。這兩幅鑲嵌畫充分表現了當時人們追求精神、輕視肉體的審美傾向,畫面的處理帶有更多的主觀情感和意志,顯然這樣的作品是表現性的而非寫實性的作品。
The Emperor Justinian and his retinue,
Mosaic, c.549,
Basilica of San Vitale, north side of apse
Ravenna, Italy
|
The Empress Theodora and her retinue,
Mosaic, c. 550
Basilica of San Vitale, south side of apse ,
Ravenna, Italy
|
公元8世紀至拜9世紀初,拜占庭曾出現了破壞偶像運動,各種宗教美術在東正教都遭到禁止。這一運動停止後,造形藝術才得以在教堂和人民生活中重新出現。9至11世紀開始了拜占庭藝術的第二個繁榮期,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是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破壞偶像運動以後,拜占庭出現了很多鑲嵌壁畫,這些畫已不像早期作那樣以歌頌基督救世主的智慧和神蹟為主,而是以表現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悲慘為主題,作品將人的感情因素同宗教題材結合起來。
《聖母登寶座圖》(Madonna and Child on a curved throne, c.1280)
拜占庭藝術第二個繁榮期期以後,單幅聖像畫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在木板上繪製,也有一些壁畫。聖像畫多為聖母子圖,《聖母登寶座圖》,作於13世紀,木板上繪著聖母和聖子,人物的膝蓋、肩部等轉折處的衣紋呈放射狀敞開,面部呆板,少有明暗,座椅有縱深,但一切都顯得呆板而抽象,從衣服、明暗的處理可以看到古代繪畫藝術的痕跡,不過,這些繼承手法都變成了拜占庭藝術固定而刻板的程式。整幅畫用很薄的顏料塗在金色的底子上,色彩顯得很透明。這種繪畫方法稱為 “蛋彩畫”(tempera),畫家運用基本的方法是色彩、線條和平面結構,在畫法上可以說是對自然形象進行了某種概括和抽象。
Madoma and Child on a curved throne,
tempera on wood, 81.5x49 cm, c. 128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Mellon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
隨著東正教的傳播,聖像畫也傳到巴爾幹半島和俄國。將這種拜占庭聖像畫傳到俄國的著名畫家名叫安德烈·魯布烈夫 ( Andrei Rublev,1360s~1370),他是15世紀的聖像畫大師,留傳下來的代表作品有《聖三位一體》
Holy Trinity,
Wood, tempera 141.5 x 114 cm, c.1410,
Tretyakov Gallery, Moscow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