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早期中古藝術-Early Medieval Art


早期中古藝術, Early Medieval Art, 公元5世紀~10世紀

  早期中古藝術又稱蠻族藝術,指西歐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北方蠻族入侵,經過幾個世紀的動盪,到最後確立封建制度之前這一段時間的藝術。從羅馬時代的末期,大約公元4世紀起,中亞的匈奴人不斷西侵,他們能騎善射,在草原上所向披靡,引起了西歐各民族大遷徒的連鎖反應。匈奴人迫使裏海沿岸的哥德人(Goths)西遷,原居住在歐洲北方的日耳曼部落也大規模遷徒到西羅馬帝國境內。當時歐洲的日耳曼人,哥德人以及汪達爾人(Vandals)等都處於氏族部落階段,唯有羅馬帝國最強大富足,並有高度發展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羅馬人把這些民族統稱為 “蠻族” (barbarian)。這些蠻族定居在羅馬帝國境內後,經過連年的戰亂,在公元476年滅了西羅馬帝國。此後的數百年間,輝煌的古羅馬文化藝術逐漸衰落,西歐陷入了戰爭、遷徒、封建割據的動盪局面。在這期間,大多數人目不識丁,文化藝術處於荒蕪狀態,故後人稱之為“黑暗時代”(The Dark Age)。後來,這些在原西羅馬帝國領域內的蠻族信仰基督教,以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給歐洲藝術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們把5至8世紀這種日耳曼民族的藝術稱為 “動物風格”(Animal Style)
  
  動物風格藝術可以說是日耳曼民族從北方帶來的古老藝藝術傳統與基督教文明相結合的產物,這種藝術風格以古怪而複雜的動物形象為主體,主要應用在日常手工藝術和生活用品上。在蠻族的遺物中我們尚未發現純藝術品。


薩滕荷(Sutton Hoo)錢袋蓋

  這是1939年在英國東部發掘出的錢袋蓋,為公元7世紀一位國王的墓葬品,用金和琺瑯製成,上面有四種對稱的圖案最為獨特,中間是鷹抓啄鴨,兩旁是人獸纏繞,這些裝飾性圖案使我們回想起遠古兩河流域的動物形象。這件物品製作精緻,色彩豐富,抽象的圖案和具象的裝飾性動物人物形象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有別於拉丁審美趣味的新作。

Purse lid from the ship-burial at Sutton Hoo,
Anglo-Saxon, early 7th century AD,
From Mound 1, Sutton Hoo, Suffolk, England,
British Museum

  這種動物風格也表現在木製品上,在北歐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上發現的《木雕獸頭》,便是這種木製品的傑作。獸頭的牙、眼、鼻很寫實,形象猙獰,整個頭面刻有一層複雜交織的幾何形花紋。這種獸頭曾是海盜安放在船頭上嚇人的,它們看起來像海裏的恐龍,令人膽寒。

Dragon's head,
Woodcarving found at Oseberg,  Norway;
Universitetets Oldsaksamling, Oslo



  在愛爾蘭,動物風格主要表現在修道院抄寫的聖經和福音書的裝飾插圖上。顯然這些插圖作品完全屬於這個民族本身的傳統,絲毫看不到羅馬古典藝術的影響。《林迪斯法恩福音書插圖》是愛爾蘭藝術最著名的作品,此外還有青銅的書面裝飾《基督上十字架》等作品,

《林迪斯法恩福音書》插圖 (Lindisfarne Gospel)
  福音書上繪有非常富有裝飾性的細紋圖案,密集的圖案底下顯露出一個愛爾蘭人的大十字架。當仔細觀賞這些精美的圖案時,才發現它們全是一些相互絞繞,迴繞,迴環往復的鷹首蛇身的動物。它們令人眼花繚亂的穿插銜接被描繪得如此細膩,不能不令人喝彩叫絕。這類插圖被認為是黑暗時代修道院藝術的奇葩。

Page from the Lindisfarne Gospels, 
c.698 AD 
British Library, London


卡洛林文藝復興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幾個世紀中,日耳曼民族在西歐先後建立起幾個蠻族的封建王國,其中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經過幾百年的動盪和發展,至公元8世紀法蘭克王國逐步強大起來。768年查理大帝接位後,經過數十年的征戰,把西歐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公元800年查理被羅馬教宗冊封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大帝夢想恢復昔日羅馬的繁榮,故大力倡導古代羅馬的文化藝術,招聘當時有名的學者、藝術家到首都亞琛 (Aachen) 收集整理古代的文物、書籍,摹仿古典樣式創作藝術作品,故歷史上這個復興古代文化的潮流稱 “卡洛林文藝復興”。這是日耳曼精與地中海文明相結合的一次文化運動,它成為歐洲近文明史的轉折點。 “卡洛林文藝復興” 在查理大帝去世後歸於沉寂。儘管這一運動經歷的時間短暫,波及範圍有限,但是它的影響在以後歐洲文明的發展中是不可磨滅的。

  “卡洛林文藝復興” 的主要藝術成就反映在建築和書籍插圖方面。這時的建築以首都亞琛的宮近建築和教堂建築為代表,這些建築多以拉溫納(Ravenna)的聖維塔(San Vitale)教堂和其它拜占庭教堂為藍本。這段時期著名的繪畫有《查理曼福音書》 中的 “聖馬太” 插圖和法國漢斯 (Reims)地區的《艾伯主教福音畫》的 “聖馬太” 插圖。

《查理曼福音書》 的 “聖馬太” 插圖 
  此福音書約作於800年,乍看起來很像古羅馬人畫。馬太臉上的明暗變化、顯露人體結構的衣紋以及平靜的姿態都讓人感受到古代藝術氣息,看得出作者對古羅馬的繪畫傳統有相當的認識。

St. Matthew, 
c.800s AD
From a gospel manuscript, probably painted at Aachen; 
Kunshistorisched Museum, Vienna


《艾伯主教福音畫》的 “聖馬太” 插圖 
作於830年,它是參照古羅馬繪畫,運用日耳曼民族獨特的語言描繪成的。聖馬太手拿聖書坐在椅子上,側望著身後的宗教動物象徵--一頭有翼的獅子。它睜著一雙大眼,穿著一襲佈滿顫動衣紋的大袍。他的頭髮、衣紋及背景中的用筆等等,似乎都充滿了旋風式的跳動感。顯然作者通過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表達創作時的激情。這表明中世紀的畫家已在作品中著力表現個人的感受和情緒,這在既往的藝術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St. Matthew, c.830AD
From a gospel manuscript, probably painted at Reims; 
Bibliothèque mumicipale, Épernay



ps.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 781~987年) 是中世紀西歐洲法蘭克王國的第二個王朝,查理大帝是該王朝最著名的國王,卡洛林是查理家族的稱號。


奧托藝術  在公元10世紀的奧托王朝 (Ottonian, 919–1024),出現了一些代表性意味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是德國科隆大教堂的《傑羅十字架》(Gero Crucifix)。這一木刻雕像約作於公元1000年,高約2.3公尺,是我們發現的中世紀第一件大型的圓雕。藝術家花了很大的功夫來表現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蒙受的肉體痛苦。這個半裸的基督,肚子向前凸起,加重了雙臂的負重感,耳部表情極度悲憫和痛苦,帶有相當強烈的表現性。此外奧托王朝時代的金屬製品和手抄本插圖也常常帶有這種表現意味。

Gero Crucifix, c. 970 AD
CologneCathedral,
Germany (Ottonian Empire)







ps. 關於早期中世紀藝術未來若有時間將 Carolingian art, Ottonian art 補充得完整些。
      而此時期尚有:Anglo-Saxon art, Visigothic art, Norse art, Merovingian art, Celtic art ,講義並未介紹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