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盛期 羅馬及中部義大利-High Renaissance in Italy


盛期文藝復興藝術 (15世紀末~16世紀上半葉,羅馬及威尼斯)

  盛期文藝復興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這時藝術走向成熟,新的古典藝術規範確立。佛羅倫斯城在15世紀末的政治動亂後已失去了它作為義大利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教宗所統治的羅馬城和繁榮的農義大利商業城市威尼斯。

  16世紀初,教宗為確立羅馬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招募了許多才華繁妙的藝術家前來裝點梵蒂岡宮殿和羅馬城,創造了比15世紀更加宏偉的新藝術。人文主義思想的深入,使人們對自身更加尊重。15世紀的藝術家在很大程度上還被視為工匠,16世紀初已大大改變了這種看法。當時擁有自主權的各城市競相聘請最偉大的藝術家,創作名揚千秋的作品,以增強自己城市的自豪感。這種城市間的相互競爭促進了大師們的相互競爭。藝術家不再滿足於個八技巧和手藝,競爭激勵他們在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各領域中廣泛探索,力爭獲取更大的成就。另一方面,藝術家若能應允這些城市或城中王公大人的訂件,他們創作出的作品便成了流芳百世的紀念物。因此藝術家們無須去迎合雇主,可以自由選擇一些自己更喜愛的訂件。他們不再是匠人中的一員,大多以學識淵博的多面手出現,往往被視為不朽的天才,藝術家的地位大大提高,個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在相互激烈的競爭中,產生了一代博學多材的藝術巨匠。以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布拉曼特、提香為代表的一系列藝術大師,在前輩藝術家探索的基礎上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使藝術在16世紀初達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不但題材從宗教內容擴大到現實生活,而且對自然景色也開始加以關注,他們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複雜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如果說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家主要探索透視、解剖等科學法則,那麼盛期大師在把握了這些法則後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強調視覺效果,探索作品的戲劇性和新的藝術語言。

  
  羅馬教宗朱利二世16世紀登位後,以文化的倡導者和庇護者自居,不惜花費大量錢財,招募義大利各地藝術家來羅馬,對梵蒂岡宮近和教堂進行大規模的建設。羅馬成為藝術中心。以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布拉曼特為首的藝術家形成了 “羅馬學派”。達文西在米蘭從事創作活動,形成了 “米蘭學派”。東北部的威尼在盛期形成了以喬喬尼、提香等人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

  這個時期在藝術理論方面也有不少建樹。達文西的繪畫思想在他的筆記和言論中充分體現出來,瓦薩里的第一部傳記藝術史問世。這些理論著述反映了人們對文藝與現實關係的看法,認為藝術是現實的鏡子,主張藝術模仿自然,強調藝術處理手法上難能可貴的技巧。盛期藝術家追求的美多是一種 “最完美的比例”、“最美的線條”、“最溫柔典雅的形象”視為普遍永恆的公式,創造了一種古典理想美的藝術典型。完美、準確、概括的寫實繪畫體系建立起來,盛期文藝復興在藝術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盛期大師中第一位巨人,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天才的多面手。他不僅是畫家,而且是集工程、機械、數學、建築於一身的巨匠。他的思想和智慧幾手深入到人類知識的各個方面。他為研究人體解剖結構,親自解剖過30多具屍體。他還設計水道和建築,發明機械和武器。他曾用數年光陰觀察和分析昆蟲與鳥類的飛行,設計了飛行器。他一生一直不懈地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為後世留下了數千頁手稿、筆記、畫稿、畫摘和論文。他的成就使今天的人簡直難置信,一個人怎麼會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對所有不同的領域作出如此精深的研究,而且其研究的領域中幾乎都有重要的貢獻。

  藝術方面,達文西總結了15世紀藝術家的研究成果,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尤其是他創立的明暗法,完全拋棄了15世紀用呆板的輪廓線勾畫形象的方法,而是用明暗烘托,讓形象從深暗的背景中浮現出來,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感和空間感。他研究大氣與色彩關係,發明了“薄霧法”(Sfumato)與“空氣透視法”(Aerial Perspective),讓遠景沐浴在淡藍的空氣中,繪畫的透視關係變得更正確更完善。達文西在藝術理論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人們從他遺留的大量手稿筆記中整理《繪畫論》,這本書集體現了他的美學思想。書中提出著名的“鏡子說”,認為繪畫優於其它任何藝術,因為它包容了世間的一切,畫家的心就像鏡子一樣能真實地反映這個世界,把普遍的自然變為第二自然。達文西還是一位崇尚古典藝術的人文主義者,在觀察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準確地再現自然。科學性和理想化是他創作的最高宗旨。以上所有一切構成了他的藝術基礎,因此,在他的畫筆下產生了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時代精神和審美理想的名作《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米開朗基羅是盛期文藝復興的第二位大師。當時他是與達文西齊名的天才人物和多面手。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比達文西年幼23歲,而晚去世45年,度過了成就卓著而漫長的一生。達文西把藝術視為科學,賦予藝術理性。米開朗基羅則把藝術視為同上帝的創造一樣神聖的個人創造,賦予藝術力量與激情。他過人的精力,雄心勃勃的創作,深邃的思想,無所張懼的性格,令同時代人難以理解的作品,使他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第一位具有浪漫氣質的超越時代的藝術大師。

  米開朗基羅受到當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人的精神與肉體是相對立的,軀體束縛著人的靈魂,成為靈魂的牢籠。他渴望把人體從頑石中解放出來,以滿足他精神上的追求。因此他往往在雕刻作品平靜的動態中,賦予人的內心以緊張和騷動,這種靈魂和肉體無法調和的矛盾,使他的許多雕刻作品表現出特有的悲劇性。

  達文西把繪畫視為藝術中最高貴的形式,米開朗基羅則視雕刻為最神聖的藝術。他要從整塊石頭中削除多餘的東西,雕刻出具有三度空間的人體,在他看來,這些雕刻人體才是藝術思想的最佳體現。他崇拜男人體,以男人體來表現完美、力量、激情和英雄氣魄。連他塑造的女人體也往往具有這種男性的宏偉氣魄。
 



拉斐爾 (Raphael, 1483~1520)
  拉斐爾是義大利盛期文藝術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既不像達文西那樣是個智慧的天才,也不像米開朗基羅是一位超時代的巨人,他是一位頭腦聰穎,性格溫和,最善於吸取別人長處的傑出大師。他創造出盛期文藝復興典雅、優美,具有高度技巧的藝術典型,這是現實美與理想美的統一,被後世奉為古典藝術的揩模。



除三位傑出大師外,當時在羅馬教宗服務的還有著名的建築師布拉曼特。

布拉曼特(D. Bramante, 1444~1514)
  布拉曼特是拉斐爾的同鄉,新式建築的熱情擁護者,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師,1506年教宗朱利二世決定拆除又小又舊的聖彼得教堂,在埋葬聖彼得的遺址上重建一座新的大教堂,這個任務落到了布拉曼特身上。他設計了一座史無前例的巨大方形教堂,上面覆蓋著大圓穹頂,打破了保持千年之賽的長方形教堂的傳統。由於教堂不適合作禮拜,又違背傳統,遭到人們的反而未能付諸實施。布拉曼特另外設計建造的坦比托圓形小教堂,是他突破傳統的新構思的代表作。它被作為盛期文藝復興建築樣式的典範保存至今。


沒有留言: